做诚实的学问,掌控小我与大我
3月10日,研究室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三次例会,本次例会充分体现了研究室例会的多样性,集体组织观看了施一公院士的相关视频,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做诚实的学问,做真正的人”为主题的视频中,施院士提出“优秀的研究生需要时间的付出”,他建议每位科研人员每天至少要有6小时的紧张试验操作和2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阅读。“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只有刻苦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区别是——本科生以学习人类长期以来解决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进行训练,而博士生、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的知识,而探索新知识必须依靠批判性的思维逻辑。”科学研究没有所谓真理,只有不断改进,不断接近真理。科学研究不能触碰学术的底线,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我们的努力是中国科学的未来。
讲人生格局,小我与大我,“怎么年级轻轻就觉得我做不到,我不能做。不要把金钱作为人生的追求。”丁老师最后总结到,人生要有格局,一个人如果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是自私的。作为一个科研者,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做出怎样的付出和努力。
供稿人:何洪令
上一篇:丁伟教授参加四川省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下一篇:研究室举行“专利技术申报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