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控防治烟草青枯病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项目组赴广东梅州实地考察
4月27日,为进一步推进2021年“微生态调控防治青枯病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项目工作,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厉阗副教授、田新宇、周艳、许钦钦赴广东省梅州市开展2021年科技项目考察工作,并完成病害情况及烟叶农艺性状调查工作。
4月27日上午,西南大学厉阗副教授与梅州市松源烟站时映站长、隆文烟站阙海峰站长共同前往隆文镇示范区考察烟叶生长情况及青枯病与其他病害发病情况。目前该地区青枯病普遍发病较重,经调查统计,空白对照平均发病率91.3%,病情指数24.6;苗强壮处理平均发病率达62%,病情指数18.3;NBW处理平均发病率达56%,病情指数15.0;NAS处理平均发病率高达89.3%,病情指数11.0。整体而言,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青枯病发生程度低于对照处理区。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厉阗副教授与时映站长、阙海峰站长共同讨论了该地区影响青枯病发病的因素,探究解决方案。
4月27日下午,由时映站长陪同,厉阗副教授一行人前往松源镇示范区实地考察,西南大学烟草植保团队田新宇、许钦钦、周艳进行青枯病病害调查。经记录统计,空白对照平均发病率97.3%,病情指数60.7;苗强壮处理平均发病率72%,病情指数20.2;NAS处理平均发病率83.3%,病情指数20.3;NBW平均发病率达98.6%,病情指数44.7。相较于往年松源青枯病发病情况,今年示范区内的发病情况得到了改善,微生物菌剂处理协同抗性诱导技术,能够较好缓解青枯病发生,其中NAS、NBW和苗强壮的相对防效达到66.6%、26.4%和66.7%。
随后,西南大学厉阗副教授与梅州市松源烟站时映站长、松源烟站陈烽站长等交流该地烟草青枯病历年发生情况,了解烟农采收状况。田新宇对隆文、松源两个示范区的土壤基本情况,前期处理以及各时期烟叶长势,病害发生情况进行汇报。由于两地土壤偏酸严重,厉阗副教授指出:土壤酸化问题或是造成广东梅州地区青枯病发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查采样并经实验室分析后,需要尽快拿出合适的调酸方案。此外,经过同一微生物菌剂处理的不同地块,防病效果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田块的地势不同造成青枯菌流动,从而导致不同的田块发病程度不同,烟苗移栽时田垄高度、田块间的间隔措施等对青枯菌的流动也有影响。
目前,西南大学烟草植保团队许钦钦、周艳已入驻松源烟站,后续将持续跟踪调查梅州示范区青枯病发生情况,并在后期进行采样工作,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图一 厉阗副教授在隆文烟站交流工作 图二 厉教授一行在烟区考察
图三 厉阗副教授在松原烟站交流工作 图四 西南大学烟草植保团队调查田间病害
供稿人:许钦钦 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