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中文版 ENGLISH
新闻动态

丁老师

023-68250218

023-68250218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新闻动态

多方协同助力洛阳烟区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4月22日至25日,西南大学烟草植保团队成员刘慧迪、陈品璐在洛宁县河底烟站张西朋、宜阳县三乡烟站张艳涛、盐镇烟站刘新毅等多位工作人员的全力协助下,深入洛阳烟叶生产区,同技术人员密切交流,与烟农紧密协作,通过技术示范、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动最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聚焦根茎类病害早期防控,以多方协同的创新模式解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为豫西烟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jpg

图1 河底烟站站长张西朋与项目组成员同当地烟农交流

据河底烟站贾兵兵介绍,去年当地烟叶种植深受线虫危害影响;而三乡镇烟区则饱受根腐病与黑胫病的困扰。传统烟叶移栽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弊端凸显,不仅烟苗成活率低,还存在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当地今年积极探索创新,果断摒弃传统移栽模式,全力推广井窖式移栽技术体系。相较于传统平栽,井窖式移栽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在病虫害防治层面,其特殊的种植方式构筑起天然屏障,有效抵御地下害虫侵害;在烟苗生长环境营造上,该技术具备出色的保温保湿功能,为烟苗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条件,助力烟苗早生快发,极大提升了烟苗的生长质量与生产效益。

4.jpg

图2 当地井窖式移栽示意图

此次西南大学烟草植保团队的技术帮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把先进的科研成果精准“嫁接”到洛阳烟叶产区。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耐心指导烟农掌握窝施精制牡蛎钾的技术要点,严格控制用量,通过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学,确保烟农能够熟练操作。同时,针对烟叶根茎类病害早期防控,团队还重点关注了去年当地的主栽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主要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团队的建议,进一步保障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2.jpg    3.jpg

              图3 项目组成员为烟农演示窝施精制牡蛎钾            图4 窝施精制牡蛎钾示意图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豫西烟区解决了当下生产难题,更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项目组成员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烟叶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豫西烟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助力当地烟农增收致富,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人:陈品璐


上一篇:烟苗移栽“黄金窗口期”—团队赶赴遵义开展核心展示区关键技术工作

下一篇:西南大学项目组赴毕节威宁开展移栽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