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烟草根茎病害根际微生态特征调研与取样——广西行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枯病在我国各植烟地区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区域下烟草青枯病发生特点,以及发病烟株根际微生态的特征。在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大专项根茎病害绿色生态防控项目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首席科学家丁伟教授课题组对全国青枯病发病区域进行全面的样品采集。
6月13日-6月19日,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石力,硕士研究生李四光前往广西百色、贺州、河池等主要烟叶产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烟草青枯病菌株与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其中土壤样品48个,烟株样品16个,分别为百色市靖西县新靖乡那耀村部屯、百色市靖西县同德乡足表村那零屯、百色市靖西县化侗镇维新村、 马屯、百色市隆林县德峨镇保上村阿搞屯、贺州市钟山县红花镇红花村、贺州市富川县新华乡路西村屋仔岗、河池市南丹县刘寨镇巴定村乐里屯、河池市南丹县刘寨镇巴峨村。
此次样品采集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李石力与李四光详细记录各区域的种植方式、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栽培习惯等,并发现了不同地区内的青枯病的发病程度明显的差异,且青枯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植株的根系发达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这次采样工作得到了广西省烟草公司、百色、河池、贺州烟草等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3-2017年项目组连续多年对全国青枯病发病产区进行系统采样,旨在构建全国最大的烟草青枯菌菌株库与土壤微生态基本特征数据库,明确青枯病菌在我国的遗传分化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青枯病发生下的土壤微生态特征,最终解释我国青枯病发生逐年严重的内在机制,阐释青枯病发生与地理环境因子、土壤微生态因子等的关系。
图 1 项目组成员采集土壤样品 图2 青枯病严重发生
图 3 发病叶片典型网格状症状 图 4项目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人:李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