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中文版 ENGLISH
新闻动态

丁老师

023-68250218

023-68250218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新闻动态

丁伟教授团队在天然产物抑菌靶标及青枯病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丁伟教授团队先后在农林科学一区top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 (IF2020=4.845)、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IF2020=3.963)发表了天然产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抑菌靶标及青枯病控制技术研究系列文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多样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青枯菌与植物互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青枯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项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同源重组和分子对接技术,明确了瑞香素靶向青枯菌脂多糖合成酶LpxB,进而对青枯菌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效果,具有开发成一种青枯病新型控制剂的潜力。相关成果以题为“Sustainable natural bioresources in crop protection: antimicrobial hydroxycoumarin induce membrane depolarization-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transcriptome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发表在农林科学top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杨亮博士为第一作者,丁伟教授为通讯作者。

脂多糖是青枯菌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与青枯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团队成员进一步挖掘香豆素类化合物胁迫下青枯菌转录组信息,发现瑞香素特异性抑制青枯菌胞外多糖合成酶编码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采用同源重组构建胞外多糖缺失突变体,明确了瑞香素靶向抑制胞外多糖合成,降低青枯菌的致病力,相关成果以题为“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 daphnetin reduce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production and virulence factor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发表在农林科学top期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上,杨亮博士为第一作者,丁伟教授为通讯作者。

另外,团队成员还尝试以靶标蛋白为切入点,筛选青枯菌细胞二分裂蛋白FtsZ抑制剂,通过革兰式染色成像、RT-PCR和分子对接等技术,发现了6-甲基香豆素能够抑制青枯菌FtsZ蛋白表达,造成细菌二分裂过程受阻,抑制青枯菌生长。相关成果以题为“Discovery of a novel plant-derived agent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by targeting the bacterial division protein FtsZ”发表在农林科学top期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上,杨亮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丁伟教授为通讯作者。

相关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重点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资助。

 图1  发表文章信息.jpg     图2  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抑制作用机制模式图.jpg

                 图1  发表文章信息                                图2  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抑制作用机制模式图

 图3  发表文章信息.jpg     图4  发表文章信息.jpg

                 图3  发表文章信息                                        图4  发表文章信息

供稿人:杨亮


上一篇:中国农学会“红心志愿服务,助力绿色发展”科普日 重庆启动仪式暨专家报告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行

下一篇:丁伟教授团队构建杀螨剂递送纳米体系为害螨高效绿色防控提供新策略